临床所十周年庆典——北大医学•临床研究国际高峰论坛举行

时间: 2018-06-14 16:20 来源: 医学部
  2018年6月10日,北大医学▪临床研究国际高峰论坛在医学部举行。国内外学术大家汇聚一堂,共谋临床研究发展,并庆祝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十岁生日。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所长方伟岗教授对临床所十年发展成果进行了汇报。他介绍,十年前中国临床研究与国际相比差距很大,关键是缺乏一个重要平台来支撑、支持、引导,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应运而生。经过十年发展,临床所取得的成就远超过当初预期。
方伟岗汇报临床所十年发展成果
  临床所创建了一个政府、学术、工业界合作共赢的发展环境;打造了先进的技术平台,形成一支重要的技术骨干团队;能为校内外、国内外各单位、各临床研究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评审服务;设立资助临床创新研究的专门基金;建立国际合作的联合研究所,提高了北大医学国际合作水平;成立了临床研究方法学二级学科,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了各种培训,培养临床研究人才。2015年,北京大学受试者保护体系正式通过国际专业认证机构认证,使临床研究逐步告别学术性研究无监管、不透明、质量无保障的局面;2016年,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深圳分所成立,成为推动深圳市临床研究发展的重要平台;2017年,研究所正式获批成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监管科学卓越中心,临床所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方伟岗表示:“十年对一个人生来说很长,但是对学术机构来说是刚刚开始,展望未来,临床所将继续为北大医学发展、为国家临床研究高端人才培养、为推动我国临床研究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柯杨致辞
  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原常务副主任柯杨在致辞中表示:“临床所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最重要的是人才在发挥作用。”她感谢临床所团队为推动医学部和国家临床研究发展作出的贡献。她表示,北大临床研究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她鼓励临床所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引领发展。
詹启敏致辞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表示:“十年前,成立临床所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决定。在当前的历史背景下,没有医学科技强有力的支撑,健康中国的目标很难实现,而临床研究正是医学科技创新链中的重要环节。”他对临床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不忘初心,服务国家需求,紧跟国际前沿;二是加大力度,把前沿科技整合到临床研究中;三是加强和政府、兄弟院校、企业的合作,为健康中国发展作出贡献。”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院士为临床所十周年庆典赠送了墨宝,并作学术报告“临床医生、临床研究与临床医学”。他认为:“医学包含医学科学、医学技术、医学人文三大部分。临床医生要能够基于临床需求提出问题,通过与多学科专家合作,推动医学技术发展取得原创性成果。临床研究要不忘医学初心,解决病人的问题才是临床研究的动力,而非发表论文和晋升职称。”
韩启德为临床所十周年庆典赠送墨宝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发表主题演讲“临床医学学科内涵发展的点滴思考”,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生物研究中心的Meyer教授介绍了“精准医学,人工智能与新药研发”,来自斯坦福大学的陆盈教授介绍了“适应性设计的统计把握度”,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Carl Peck教授介绍了“真实世界证据用于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审评审批”,北京大学姚晨教授介绍了“真实世界研究的基石——数据质量与管理”,兰州大学陈耀龙教授讲述了“中国临床实践指南:现状、挑战和机遇”,瑞士巴塞尔大学Thomas Szucs教授讲述了“如何用医保数据开展药物研发”,耶鲁大学张亚玮教授分享了“外科大数据时代:风险评估、质控管理及研究数据共享”,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Leslie Benet教授介绍了“为什么生物标记物不能预测药物有效性和毒性”,北京大学李海燕教授介绍了“监管改革对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提出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论坛现场
  各位演讲者为与会者带来了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他们的报告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给人启迪。报告后,他们还详细解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
嘉宾合影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张宁在结束致辞中评价:“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议,讨论气氛热烈,大家收获颇丰。”他讲述了自己的几点感受:“临床所的工作只是起步,未来依然大有可为;医学没有国界,需要全世界的同道共同努力;对科研的理解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临床研究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投入。”
活动合影